全国咨询热线18333811523

平博手机官方网址:钢钢看见 永卓控股:以“绿”为笔绘就发展底色;我国

发布时间:2024-05-15 06:12:41来源:平博官网下载 作者: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下载
  •   原标题:钢钢看见 永卓控股:以“绿”为笔绘就发展底色;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全球……(语音
详细信息

  原标题:钢钢看见 永卓控股:以“绿”为笔绘就发展底色;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全球……(语音版)

  一条长江干河穿流而过,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耕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河东岸,厂房林立,管道纵横,磅礴的工业气势令人震撼;河西岸,江南农耕文化主题公园内翠色掩映,鸟雀成群,远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与别具江南风情的现代化居住区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联小镇,是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所在地,也是江苏永钢集团的发源地。很难想象,勤劳富有创意的永联人,竟把景区和厂区这个“矛盾体”有机融合,绘出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画卷,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6月5日,“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名单发布,永钢集团又一次榜上有名。“‘绿色低碳’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为当地百姓负责,要为全体员工负责,更要为全社会负责。”日前,永卓控股总裁吴毅对笔者表示,做好绿色环保工作,这是永卓控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漫步永联小镇,域内河网密布,一座座小桥横跨于碧波之上。沿着步道漫步,行人可与芦苇、美人蕉等亲密接触,偶尔还能远观到白鹭戏水的美景。“我们吃过晚饭后经常会来这里散步,风景好,心情也好。”永联小镇的居民说。

  永联小镇与永卓控股旗下永钢河道相通,鸥水相依。近年来,围绕“提升水源水质、优化过程用水、减少末端排水”的发展思路,永钢开展了一系列护水节水技术改造工作。

  “依托智慧平台,目前永钢吨钢新水消耗优于国家钢铁行业水效领跑值。”永钢能源部部长何正江介绍,该公司打造了钢铁行业中第一个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水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工业水智能管理平台,对水质、水量、水设备进行全覆盖的线上管理,实现了从取水到用水的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全方位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用水效率,提升了企业能源使用率,减少了碳足迹。

  自2008年起,永钢相继投入2.3亿元,建成2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万吨;建有111个单元水循环系统,污水经过沉淀、过滤、超级过滤、反渗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相应的生产工序,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同时,永钢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站,投用船舶生活垃圾接收站,引入船舶污水收集船……经过不断努力,紧贴钢铁生产区的六干河、七干河两条长江干河水质平均达到了二类水标准。

  “护水、治水、节水”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永卓控股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体现。旗下环保板块的绿普资源、金城永联在厂区实行雨污分流,将污水统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生活;旗下宏泰物流将码头平台表面初期雨水和用于清洗后的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回用率达100%。

  5月27日,永钢在上交所成功发行2022年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这次科创债募投旨在对富余的高炉煤气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应用国内具有领先性的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技术将发电热效率提高到40%以上,发电能力提升8%~10%。新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预计每年温室气体减排量能达到42.2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秉承“既达国标、更达民标”的理念,近年来,永钢深入推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方位、高标准、快节奏地推进环保项目建设,让厂区及周边天清气爽、景色宜人。

  “永钢3台烧结机脱硫脱硝装置全部采用了活性焦脱硫脱硝工艺,能实现脱硫、脱硝、脱颗粒物、脱重金属、脱二 英‘五脱’。”永钢安全环保管理部环境管理师赵健东介绍说,2019年,该公司完成所有烧结机机头烟气的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和自备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投资7亿多元实施原料堆场大棚封闭项目,覆盖铁矿石、焦炭等,堆场面积达35万平方米。

  自2019年以来,永钢积极开展清洁运输改造,率先在苏州地区投用了20辆电动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20吨,同时拥有各类符合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共313辆。“电动重卡运输不仅将永钢清洁运输比提升至80%以上,更能帮助企业建立全流程超低排放物流体系,为永钢争创超低排放A类环保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再添动力。”永钢副总裁黄跟平表示。

  守护蓝天,永钢还建立了无组织排放治理设施集中控制系统,通过全厂超低排放一体化管控治平台,能够查询所有无组织排放源附近监测、监控和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监测数据,实现一屏看全厂、一键治超标、一网管超排。

  永钢作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钢渣、含铁锌尘泥等固废。如何解决固废处理难题?永卓控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为产业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灰白的墙面、波浪状的墙体……近日,一批3D打印核酸采样房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乐余镇等点位亮相。

  “这是由钢渣废弃物研磨调制的‘油墨’打印出来的房子。”绿普资源总经理钱丽英介绍,该公司用3D打印技术来解决钢渣处理难题,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大大减少人工干预,基本实现绿色生产“全流程”。

  新技术、新应用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在绿普资源,钢渣不仅可以变成3D打印建筑所用的“油墨”,还可以作为沥青原料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此外,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铁锌尘泥也在这里经历着“变废为宝”的神奇之旅。

  在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即转底炉车间)现场,通过将尘泥配料直接还原生成“DRI”,也就是主要用作电炉炼钢原料、转炉炼钢冷却剂的“直接还原铁”,并将锌、钠、钾等元素以粉尘形式进行收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还可用于发电。

  “相较于传统工厂,我们的转底炉生产线还创新运用了‘水洗’工艺,通过‘洗’去粉尘中有害物质,既避免了耐材腐蚀,还提高了产品质量。”钱丽英介绍,整个工艺流程不新增固废,无污水排放,全部实现循环利用,车间粉尘排放量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真正让“固废不出厂”成为现实。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扛起新的使命责任,一以贯之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助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吴毅表示。

  本报讯(实习记者赵萍)“2012年—2021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加到37.3万亿元。以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中央宣传部于6月14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道。会上,辛国斌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总工程师韩夏介绍了党的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2012年—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同时,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装备等产品增势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翻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

  其中,新能源汽车获得快速发展。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从技术水平角度看,行业企业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比2012年提高了1.3倍,价格下降了80%。从企业品牌情况看,在2021年全球10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六款。在动力电池出货量前10名的企业当中,我国企业占有六席。从配套环境看,截至去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辛国斌同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部分关键技术、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尽快研究予以解决。”他表示。

  此外,辛国斌指出,目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供给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还有不少薄弱点,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等。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下称《适应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做出统筹谋划部署,提出“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

  这是继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后统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又一顶层文件。《适应战略2035》提到,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增速达0.15摄氏度/10年;我国气温上升明显,1951年—2020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达0.26摄氏度/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气候影响和风险分析评估不足、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现有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不足、适应气候变化基础工作欠账较多等。

  《适应战略2035》明确,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据《中国冶金报》记者观察,与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相比,《适应战略2035》具有4个特征:一是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二是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增加城乡人居环境及金融、能源、旅游、交通等敏感的第二、第三产业作为适应气候变化重点领域;三是多层面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提出覆盖全国八大区域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四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

  本报讯 6月1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宣传进八钢活动举行。

  在座谈交流中,八钢碳中和办公室首席专家李涛介绍了八钢节能降碳工作亮点及成效。与会人员就八钢节能降碳工作的做法和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八钢总经理兰银表示,八钢高度重视低碳环保工作,多年来在环保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全球首个工业级别的富氢碳循环高炉实验平台,世界首条“零碳钢厂”示范产线也正在建设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八钢赠送了新版的《双碳行动政策汇编》,供企业学习研究,并表示将与八钢加强沟通交流,支持和服务于企业低碳绿色发。